课题组今年可以开始培养硕士研究生了,虽然我们之前将本科生也当硕士生培养,但!名义上不一样了!当然我们也得继续努力拿项目,赚经费。从名额上来说,学硕(软件工程)和专硕(电子信息),课题组每年一共2个名额。
我们能提供的:从精神层面上来说,拒绝PUA,当然你可以PUA我们早日成为院士,硕士阶段不会安排除科研外的事情,在完成相应科研任务的情况下没有固定“坐班”时间,你有相对自由;从物质层面上来说,正常情况和国家助学补助1:1配套,每个月500元的补助,如果有相关成果产出会有相应的配套奖励,我会资助你去参会学习(去旅游)
可能对你有一点小小的要求:首先课题组的大体培养目标是继续深造,我会尽力为你提供相关资源,但相应要求也会较高,原则上需要1篇SCI论文来作为毕业基础;每周有组会汇报(当然咖啡算我的),你可能需要在某种程度上带带本科生科研;你大概需要开阔眼界,所以除了行万里路之外,我希望你能每个月读一本与专业毫无关系的书并与大家一起分享。
课题组目前的主要方向有三个:1、多智能体协同。包括multi-agent team、agent evaluation等,这将是我们的主打方向,以下这篇综述论文的4-6章会介绍得比较详细,THE LANDSCAPE OF EMERGING AI AGENT ARCHITECTURES FOR REASONING , PLANNING , AND TOOL CALLING : A SURVEY。2、计算经济学视角下的激励设计。其实就是从经济学视角、用经济学模型解决计算机网络中的问题,你可以认为这是传统的资源分配问题、资源定价问题的升级版。3、在法律应用中人工智能可解释性的体现。这是课题组的新方向,试图在具体的应用场景中探索人工智能的可解释性。
那么我是谁?课题组主要是青年教师(就是2-3人的小作坊),我们合力在IEEE TSC,IEEE IoT Journal,IEEE TMC,IEEE TNSE发表过不错的论文,但这都是过去式了。也有一些学术任职,但是都无法对你有什么实质性的帮助。
如果你感兴趣想深入了解,这是我的邮箱:qywang@ctbu.edu.cn(王老师),请不必拘束。如果你发现联系了我,但超过一周没有回复,请大胆地再次联系。